在電商中,一定要談談「客戶成本」的觀念。 客戶成本可以分為「客戶獲得成本」和「客戶保留成本」兩類。
開發新客戶的成本,遠比保持老客戶的成本要高得多。 而一般經驗認為,開發新客戶的成本是維持老客戶成本的4—6倍。
累積資源,比賣商品重要!
把老客戶做好,比開發新客戶重要!
day20、day21二天的電子商務分析,有提到Google Tag Manager(Google代碼管理工具), 它是什麼呢?
簡單的說,它是一個追蹤碼的管理工具。
只要在網站中安裝好Google代碼管理工具(GTM),就能透過GTM介面來管理其他所有的追蹤碼,及更多的細節。
例如,同時要管理Google分析、Facebook pixel、DoubleClick,三種追蹤碼或廣告碼,必須請工程人員埋設三次code。
安裝Google代碼管理工具後,就可以移除其他所有的追蹤碼,統一由GTM介面來管理。
Google代碼管理工具就像一個中央監視系統,其他需要監控的子系統,只需要把他們的程式放在監控中心,就能產生效用。
有點抽象,是不是?
現在傑哥舉個實例來說明。
電子商務網站可透過整合Goolge Tag Manager 與 Google Analytics Enhanced Ecommerce 進行電子商務分析。
經營者可蒐集客戶流量來源、行為模式與營收之間的關係 -- 用來改進轉換率並吸引更多消費者。
深入了解消費者的行為模式後,據以改善網站架構,並配合調整行銷活動。如此可迅速改進網站的缺點,並提升轉換率。
在Google分析中,有個項目稱為「電子商務」。它的報表可以顯示交易細節、購物資料、金額、產品等。
幾乎是把電商網站中所有的訂單細節(data layer層)導引入Google Analytics (分析) 帳戶中。
如此可以讓電商經營者能更深入了解收益與流量分析的綜合情況。
這種分析方式,是屬於Google分析的高級分析,由於需要埋設的追蹤碼更為複雜,且電子商務網站需要改寫,能將訂單資料傳遞至Google分析帳戶中。
一旦資料串接完成,那麼就能做以下角度的分析:
day05提供了10個快速檢驗網站SEO指標, 其中關於「內部結構優化的部份」可以操之在已,今天就來實際檢視與設定乙遍。
本文的後段,將觀察網站的Google流量分析。
在優化內部結構,並且針對核心關鍵字增加內容後,是否真的會提升流量?
SEO改善之後,是否真的可以提升流量?